关于开展2019年广西艺术学院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我校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校 “金课”建设,同时做好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双万计划”项目的培育,经研究,决定开展2019年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引领,以教学内容优化为核心,以教学模式创新为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应用共享原则,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
二、建设范围及项目类型
(一)建设范围
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完整的本科课程,至少经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且未来三年能稳定开设。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倾向于量大面广的通识课,体现专业优势及特色的专业课,具有地域、民族或行业特色的课程。
(二)项目类型
1.线下课程:传统面授课堂教学课程,重点打造名师名课。
2.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基于MOOC、SPOC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可参考附件3。
3.虚拟仿真课程:基于“智能+教育”,把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4.社会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且有学分的社会实践类课程。
已在2019年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的线上课程项目无需申报,直接纳入此次示范课程。
三、项目申报条件
(一)课程负责人应为我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近两年开设本科生课程,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教书育人责任感强,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名师、学术名家、博士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示范课程项目建设工作。
(二)课程符合“两性一度”的标准。高阶性,能够完成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课程有难度,学生课上课下需要较多时间学习和思考。
(三)课程能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同行和学生广泛认可,有典型性和推广性,在校内外能够发挥较强的标杆和示范作用。
(四)项目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项目负责人申报不得多于一项,参与人参与的项目不得多于2项。
四、建设数额及经费安排
(一)此次申报不限数额,课程需经系部推荐、二级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所在单位领导签批后,方可申报。各部门、各单位需对推荐课程进行排序,学校将根据课程质量择优立项。
(二)项目建设周期为2-3年,立项后,学校将采取中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项目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和激励。
(三)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学校将给予相应经费资助,按照每年1万元/门标准给予建设经费,可根据项目建设情况追加建设经费,对未按要求建设的课程,将终止项目。对于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课程,学校将进行1:1经费配套。
五、申请流程
(一)申请人填写《广西艺术学院示范课程立项建设申请书》(附件2)(一式三份),并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课表等支撑材料。申请线下课程项目需提交一课时(40分钟)的随堂视频。申请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项目需提交线上资源的来源和10分钟线下课程视频,可提供相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使用相关数据,如学生参与讨论情况、互动情况、学生作业情况等。
(二)项目评审时,课程负责人需现场说课,重点围绕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课程内容以及资源建设、课程团队及教学安排、教学改革与创新,“两性一度”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5分钟的阐述,需制作汇报PPT。
(三)各教学单位统一将《广西艺术学院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1)及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估科,同时发送word版至邮箱gyypb@163.com ,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10月9日,逾期不予受理。
开展“金课”建设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各单位务必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认真推荐。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学研究与评估科,联系人,陈琳、廖娜,联系电话:0771-533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