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1
广西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审核重点 | |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 1.1党的领导 | 1.1.1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情况 | |
1.1.2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情况 | |||
1.2思政教育 | 1.2.1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况 | ||
1.2.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程建设情况,按要求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情况 【必选】思政课专任教师与折合在校生比例≥1:350 【必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总数与全校师生人数比例≥1:100 【必选】生均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20元 【必选】生均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40元 | |||
1.2.3 “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及选树情况 | |||
1.2.4 学校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 | |||
1.3本科地位 | 1.3.1 “以本为本”落实情况,党委重视、校长主抓、院长落实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围形成情况 | ||
1.3.2 “四个回归”的实现情况,推进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校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 |||
1.3.3 教学经费、教学资源条件、教师精力投入等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的机制建设情况 【必选】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备注) 【必选】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统计要求见备注) 【必选】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要求见备注) 【必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要求见备注) | |||
1.3.4 学校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年度考核中的比重情况 | |||
2.培养过程 | 2.1培养方案 | 2.1.1 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 | |
2.1.2 培养方案符合国家专业类标准、体现产出导向理念情况 【必选】学生毕业必须修满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数≥2学分 【必选】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必修课程中劳动教育模块学时总数≥32学时 | |||
B2.1.3 | B2 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训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情况 | ||
2.2专业建设 | B2.2.1 | B2 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 【必选】通过认证(评估)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可选】近三年新增专业数 | |
B2.2.2 | B2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情况 | ||
2.2.3 学校通过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等举措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 | |||
2.3实践教学 | 2.3.1 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必选】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15%,理工农医类专业≥25%) 【必选】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工程实践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数 | ||
B 2.3.2 | B2 学校与企业、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 ||
B 2.3.3 | B2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情况及完成质量 【必选】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 | ||
2.4课堂教学 | 2.4.1 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情况 | ||
2.4.2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 | |||
2.4.3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情况,依照教材审核选用标准和程序选用教材情况;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对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 【必选】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与学校应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的比例 【可选】近五年公开出版的教材数 | |||
K 2.5卓越 培养 | K 2.5.1 | K2 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可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 | |
K 2.5.2 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情况 【必选】本科生生均课程门数 | |||
K 2.5.3 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以及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的举措及实施成效 | |||
K 2.5.4 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举措及成效 | |||
K 2.5.5 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举措及成效 | |||
K 2.5.6 优秀教材建设举措及成效 | |||
2.6创新创业教育 | 2.6.1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情况 | ||
2.6.2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 |||
2.6.3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必选】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及比例 【必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 【可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 |||
3.教学资源与利用 | 3.2资源建设 | B 3.2.1 | B2 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及共享情况 |
B 3.2.2 | B2 面向行业企业实际、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材建设情况 | ||
K 3.2.3 | 适应“互联网+”课程教学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条件建设及使用效果 | ||
K 3.2.4 | K2 产业技术发展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 | ||
4.教师队伍 | 4.1师德师风 | 4.1.1 保障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的情况 | |
4.1.2 教师在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自觉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方面的情况 | |||
4.2教学能力 | B 4.2.1 | B2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 | |
4.2.2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 | |||
4.3教学投入 | 4.3.1 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情况及实施效果 【必选】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必选】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 | ||
4.3.2 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副教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及成效 【必选】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 |||
4.4教师发展 | 4.4.1 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 ||
4.4.2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必选】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 |||
B 4.4.3 | B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和承担横向课题的政策措施 | ||
B 4.4.4 | B2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情况 | ||
K 4.4.5 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 | |||
5.学生发展 | 5.1理想信念 | 5.1.1 学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 | |
5.1.2 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情况 | |||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 B 5.2.1 | B2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实际问题能力 【可选】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 |
5.2.2 开展通识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措施与成效 【必选】体质测试达标率 | |||
5.2.3 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情况及育人效果 【可选】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体育竞赛参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 |||
K 5.3国际 视野 | K 5.3.1 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以及与本科教育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和来华留学生教育开展情况 | ||
K 5.3.2 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的吸收内化、培育和输出共享情况 | |||
K 5.3.3 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竞赛、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 【可选】在学期间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 |||
5.4支持服务 | 5.4.1 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情况 | ||
5.4.2 学校开展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配备及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建设情况 【必选】专职辅导员岗位与在校生比例≥1:200 【必选】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1:4000且至少2名 【必选】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比例≥1:500 | |||
5.4.3 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辅修专业制度、双学士学位制度建设情况 | |||
K 5.4.4 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 | |||
6.质量保障 | 6.1质量管理 | 6.1.1 学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 |
6.1.2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的情况 | |||
6.2质量改进 | 6.2.1 学校内部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及接受外部评估(含院校评估、专业认证等)情况 | ||
6.2.2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 | |||
6.3质量文化 | 6.3.1 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 | ||
6.3.2 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及年度质量报告 | |||
7.教学成效 | 7.1达成度 | 7.1.1 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 |
7.1.2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情况及跟踪评价结果 | |||
7.2适应度 | 7.2.1 学校本科生源状况 | ||
B 7.2.2 | B2 毕业生面向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 【可选】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结构 | ||
7.3保障度 | 7.3.1 教学经费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资源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必选】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必选】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 ||
7.3.2 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情况 【必选】生师比(要求见备注) 【必选】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0% | |||
7.4有效度 | 7.4.1 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情况 | ||
7.4.2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情况 | |||
7.4.3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 |||
7.5满意度 | 7.5.1 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
7.5.2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 |||
7.5.3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
备注:
1. 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可选项、特色项。
——“统一必选项”无特殊标识,所有高校必须选择;
——“特色项”标识“K”,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我校应选“K2”;
2. 【必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必须选择;【可选】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原有15项,学校根据本科教育教学实际遴选出其中8项作为观测指标。
3. 表中定量指标计算原则上参照《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发〔2020〕6号)。
4.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折合在校生数。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5.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10%。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6.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普通高校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值/折合在校生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5000元/生,体育、艺术院校≥4000元/生,语文、财经、政法院校≥3000元/生。
8.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总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语文、财经、政法院校≤18:1;医学院校≤16:1;体育、艺术院校≤11:1。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数*1.5+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数*2+普通本专科留学生在校生数+硕士留学生在校生数*1.5+博士留学生在校生数*2+普通预科生注册生数+成人业余本专科在校生数*0.3+成人函授本专科在校生数*0.1+网络本专科在校生*0.1+本校中职在校生数+其他(占用教学资源的学历教育学生数,例如成人脱产本专科在校生数)。
专任教师总数=本校专任教师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临床教师数*0.5;其中:本校专任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原则上须连续6个月缴纳人员养老险等社保或人员档案在本校);校外教师须承担本校教学任务、有聘用合同和劳务费发放记录,聘请校外教师折算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临床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或直属附属医院。
附件2
广西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分解任务一览表
一级指标 | 责任 部门 | 二级 指标 | 审核重点 | 牵头 单位 | 要点分工单位 |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 党政办 | 1.1党的领导 | 1.1.1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情况 | 党政办 | 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学工处、教务处、研究生处(院)、招生办 |
1.1.2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情况 | 党政办 | 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学工处、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处(部)、科研处、财资处、后勤基建处、实验信息中心 | |||
1.2思想教育 | 1.2.1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况 | 宣传部 | 党政办、组织部、人事处、学工处、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处(部)、科研处、后勤基建处、实验信息中心 | ||
1.2.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程建设情况,按要求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情况 【必选】思政课专任教师与折合在校生比例≥1:350 【必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总数与全校师生比例≥1:100 【必选】生均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20元 【必选】生均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40元 | 教务处 | 组织部、人事处、 财资处、马院 | |||
1.2.3“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及选树情况 | 教务处 | 人事处、马院、 各二级学院 | |||
1.2.4学校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 | 教工部 | 学工处、教务处 | |||
1.3本科地位 | 1.3.1“以本为本”落实情况,党委重视、校长主抓、院长落实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围形成情况 | 党政办 | 教务处 | ||
1.3.2“四个回归”的实现情况,推进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校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 教务处 | 学工处、各教学单位 | |||
1.3.3教学经费、教学资源条件、教师精力投入等优先投入保障本科教学的机制建设情况 【必选】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备注 5) 【必选】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统计要求见备注5) 【必选】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要求见备注6) 【必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要求见备注7) | 财资处 | 实验信息中心、科研处 | |||
1.3.4学校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年度考核中的比重情况 | 组织部 | 党政办、人事处、教务处 | |||
2.培养过程
| 教务处 | 2.1培养方案 | 2.1.1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 | 教务处 | 学工处、各教学单位 |
2.1.2培养方案符合国家专业类标准、体现出导向理念情况 【必选】学生毕业必须修满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数≥2学分 【必选】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必修课程中劳动教育模块学时总数≥32学时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B 2.1.3 B2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训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情况 | 教务处 | 学工处、各教学单位 | |||
2.2专业建设 | B 2.2.1 B2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 【必选】通过认证(评估)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可选】近三年新增专业数 | 教务处 | 招生办、各教学单位 | ||
B 2.2.2 B2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情况 | 教务处 | 学科办 | |||
2.培养过程 | 2.2.3学校通过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等举措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 | 教务处 | 学科办 | ||
2.3实践教学 | 2.3.1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必选】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15%,理工农医类专业≥25%) 【必选】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工程实践基地等)数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B 2.3.2 B2学校与企业、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 教务处 | 党政办、实验信息中心、各教学单位 | |||
B 2.3.3 B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情况及完成质量 【必选】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2.培养过程 | 2.4课堂教学 | 2.4.1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情况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2.4.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共建情况 | 教务处 | 实验信息中心 | |||
2.4.3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情况,依照教材审核选用标准和程序选用教材情况;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对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 【必选】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与学校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比例 【可选】近五年公开出版的教材数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K2.5卓越培养 | 2.5.1 K2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可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2.5.2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情况 【必选】本科生生均课程门数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2.培养过程 | K2.5.3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以及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的举措及实施成效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K2.5.4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举措及成效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K2.5.5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举措及成效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K2.5.6优秀教材建设举措及成效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2.6创新创业教育 | 2.6.1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情况 | 教务处 | 就业办、各教学单位 | ||
2.6.2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 教务处 | 就业办、各教学单位 | |||
2.6.3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必选】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及比例 【必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 【可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 教务处 | 就业办、各教学单位 | |||
3.教学资 源与利用
| 教务处 | 3.2 资源建设 | B 3.2.1 B2 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及共享情况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B 3.2.2 B2 面向行业企业实际、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材建设情况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K 3.2.3适应“互联网+”课程教学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条件建设及使用效果 | 实验信息中心 | 各教学单位 | |||
K 3.2.4 K2 产业技术发展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 | 科研处 | 研究生处(院)、教务处 | |||
4.教师队伍
| 人事处 | 4.1 师德师风 | 4.1.1 保障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 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的情况 | 教工部 | 教务处 |
4.1.2 教师在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自觉遵 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方面的情况 | 教工部 | 各教学单位 | |||
4.2 教学能力 | B 4.2.1 B2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 | 教务处 | 科研处、各教学单位 | ||
4.2.2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 | 教务处 | 人事处 | |||
4.3 教学投入 | 4.3.1 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 制建立情况及实施效果 【必选】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必选】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4.3.2 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副教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及成效 【必选】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4.4 教师发展 | 4.4.1 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 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 人事处 | 组织部 | ||
4.4.2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必选】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 教务处 | 人事处 | |||
B 4.4.3 B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鼓励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和承担横向课题的政策措施 | 教务处 | 科研处、人事处 | |||
B 4.4.4 B2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情况 | 人事处 | 教务处 | |||
K4.4.5 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 研究等情况 | 人事处 |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 |||
5.学生发 展
| 学生工作处 | 5.1 理想信念 | 5.1.1 学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 | 学工处 | 校团委、各教学单位 |
5.1.2 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情况 | 学工处 | 校团委、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 |||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 B 5.2.1 B2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 服务中实际问题能力 【可选】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学 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 学工处 | 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 ||
5.2.2 开展通识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措施与成效 【必选】体质测试达标率 | 教务处 | 学工部、公共课 | |||
5.2.3 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 情况及育人效果 【可选】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体育竞赛参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 学生总数的比例 | 学工处 | 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 |||
K5.3 国际视野 | K5.3.1 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以及与本科教 育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和来华留学生教育开展情况 |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 各教学单位 | ||
K5.3 国际视野 | K5.3.2 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的吸收内化、培育和输出共享情况 |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 人事处 | ||
K5.3.3 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竞赛、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 【可选】在学期间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的学生数占 在校生数的比例 |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 各教学单位 | |||
5.4 支持服务 | 5.4.1 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情况 | 学工处 | 组织部、教工部 | ||
5.4.2 学校开展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配备及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建设情况 【必选】专职辅导员岗位与在校生比例≥1:200 【必选】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1:4000 且至少 2 名 【必选】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 比例≥1:500 | 学工处 | 就业办、后勤基建处 | |||
5.4.3 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辅修专业制度、双学士学位制度建设情况 | 教务处 | 学科办 | |||
5.4.4 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 | 学工处 | 各教学单位 | |||
6.质量保 障
| 教务处 | 6.1 质量管理 | 6.1.1 学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 教务处 | 党政办、人事处 |
6.1.2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的情况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6.2 质量改进 | 6.2.1 学校内部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及接受外部评估(含院校评估、专业认证等)情况 | 教务处 | 教务处 | ||
6.2.2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 | 教务处 | 教务处 | |||
6.3 质量文化 | 6.3.1 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 | 教务处 | 宣传部 | ||
6.3.2 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及年度质量报告 | 教务处 | 实验信息中心 | |||
7.教学成 效
| 教务处 | 7.1 达成度 | 7.1.1 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7.1.2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情况及跟踪评价结果 | 就业办 | 学工处、校友办 | |||
7.2 适应度 | 7.2.1 学校本科生源状况 | 招生办 | 各教学单位 | ||
B 7.2.2 B2 毕业生面向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 【可选】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结构 | 学工处 | 就业办 | |||
7.3 保障度 | 7.3.1 教学经费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资源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必选】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必选】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 财资处 | 后勤基建处、实验信息中心、图书馆 | ||
| 7.3.2 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情况 【必选】生师比(要求见备注 8) 【必选】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0% | 人事处 | 规划处、各教学单位 | ||
7.4 有效度 | 7.4.1 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情况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7.4.2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情况 | 教务处 | 各教学单位 | |||
7.4.3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 学生 工作处 | 就业办、校友办 | |||
7.5 满意度 | 7.5.1 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教务处 | 教务处 | ||
7.5.2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 人事处 | 人事处 | |||
7.5.3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 就业办 | 就业办 |
附件3
广西艺术学院XXX单位/部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自查分析报告
一、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1.建设成效
(1).....
(2).....
2.存在问题与差距
(1).....
(2).....
3.解决策略
(1).....
(2).....
二、培养过程
(二级、三级标题与组织结构同上)
三、教学资源与利用
(二级、三级标题与组织结构同上)
四、教师队伍
(二级、三级标题与组织结构同上)
五、学生发展
(二级、三级标题与组织结构同上)
六、质量保障
(二级、三级标题与组织结构同上)
7、教学成效
(二级、三级标题与组织结构同上)
附件4
广西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支撑材料目录
(样式参考)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审核要点 | 编号 | 支撑材料名称 | 备注 |
1.xxx | 1.1xxx | 1.1.1xxx | 1.1.1-1 | xxx规划 | |
1.1.1-2 | xxx一览表 | ||||
1.1.1-3 | xxx文件 | ||||
以此类推 | xxx | ||||
1.1.2xxx | 1.1.2-1 | xxx | |||
1.1.2-2 | xxx | ||||
....... | xxx | ||||
1.2xxx | 1.2.1xxx | 1.2.1-1 | xxx | ||
1.2.1-2 | xxx | ||||
1.2.2xxx | 1.2.1-1 | xxx | |||
2.XXX | |||||
..... |
附件5
广西艺术学院各二级机构审核评估联络员信息表
单位名称 | 联络员姓名 | 职务 | 办公电话 | 手机 | 电子邮箱(QQ号) |
|
|
|
|
|
|